轧染
- 相关词条
轧染定义 织物浸渍液后受轧辊压力,使染液透入织物并去除余液的染色方法。轧染方法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,随即用轧辊轧压,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,并除去多余的染液,使染料均匀地分布在织物上。染料的上染是 ( 或主要是 ) 在以后诸如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,织物浸在染液里一般只有几秒到几十秒,浸轧后织物上带的染液 ( 通常称轧余率,以干布重的百分率计 ) 不多,在 30%~100% 之间。 ( 合纤 30% 左右,棉 65%~70% 左右,粘胶 90% 左右 ) 。轧染是连续染色,染物所受的张力较大,通常用于机织物的大规模染色加工,劳动生产率较高。 轧染使用的机器 一般使用的是连续轧染机,连续轧染机由一些单元机组成,主要有轧车 ( 浸轧装置 ) 、固色、平洗、烘燥、汽蒸等单元装置。各种染料由于染色工艺过程及条件不同,因而有各种轧染机。如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机,不溶性偶氮染料连续轧染机,可溶性还原染料连续轧染机等。 对轧车的要求:轧液要求均匀,前、后、左、中、右的带液率要求均匀一致 . 目前较理想的轧车是均匀轧车,这种轧车在轧辊的两端用压缩空气加压,在轧辊内部用油泵加压,通过调节使整个幅度上的压力相同,不易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间的深浅疵病。均匀轧车的一对轧辊都是软辊,浸轧一般有一浸一轧、一浸二轧、二浸二轧或多浸一轧等几种形式,视织物、设备,染料等情况而定。织物厚、渗透性差、染料用量高,则宜用一浸一轧。浸轧时织物带液率一般宜低些,轧余率高,烘干过程中产生泳移 ( 指织物在浸轧染液的过程中染液随水分移动而移动的现象或称游离 ) 情况越严重,易产生染色不匀。织物上含湿量在一定数值以下时 ( 如棉 30% 以下,涤棉 25% 以下 ) 泳移现象就不显著。 烘干装置有红外线烘燥、热风烘燥、烘筒烘燥。在红外线烘燥过程中,织物表面及内部同时受热,烘干均匀,染料从织物内部向表面的泳移较少。热风烘燥温度不宜过高,否则容易造成烘燥不匀,尤其是浸轧过染液的织物,刚进入热风室时更甚。为了提高烘燥速度,可将将热风烘燥机分为几室,逐渐提高温度。烘筒烘燥是将织物贴于里面用蒸汽加热的金属圆筒表面,使织物上的水分蒸发,烘燥效率高。但由于烘筒壁的厚薄不一致以及表面平整程度的差异,织物浸轧染液后直接用温度高烘筒烘干,极易造成烘干不匀和染料泳移,因此开始几只烘筒的温度宜低些,待烘至一定湿度后再使织物接触温度高的烘筒。在实际生产中,上述三种烘燥方式往往联合使用。 轧染中使染料固着的方法一般有汽蒸、焙烘两种。汽蒸是在汽蒸箱中进行。汽蒸是利用水蒸汽使织物温度提高,纤维溶胀,染料或染料与化学品作用后,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固着。焙烘是以干热气流作为传热介质使织物升温,染料扩散进入纤维而固着。 汽蒸或焙烘后再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水洗、皂洗等后处理。
印染行业发展趋势
“十一五”印染行业规划,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、推行节能降耗技术、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,以现代电子技术、自动化技术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,发展涂料印染、微悬浮体印染、转移印花、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,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;推行环保、节能、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,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“末端治理”向“源头预防”转变;加大环境执法力度,淘汰高耗能、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印染企业。赞助商链接